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2012-4-19 9:51:23
访问量:2961928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对“中国”有多少了解?
我们都知道,我们祖国有着“5000年”悠久的文明历史,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山川富饶,江河壮丽;有“13亿同胞”,勤劳勇敢,自立自强。但是这些都只是数字而已,仅仅只是数字,美好地堆砌词藻并不会增加我们对祖国的真正认识。
对于掩埋在黄沙中的历史,我们了解多少呢?对于这片充满蓬勃生机的土地的现状,我们了解多少呢?
至少对于我来说,几乎为零。长久以来只是习惯于在很小的范围内往复运动,和很小的一个圈子里的人互动交流。但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国家!有着那么多各形各色的人!对于圈子之外,我可以说几乎一无所知。
《寻路中国》这本书是一个驻在北京的美国记者写的,他从01年开始,时不时就租车到中国各地进行自驾旅游,和各种中国人进行交流。作为一个观察者,他的好奇心让他能够注意到许多我们普通人可能根本注意不到,或是习以为常的的细节,而在他的笔下,这些细节是那么有趣,让中国人也不得不面露微笑。
当他在北京的一个乡村租了间屋子准备体验一下与世隔绝的乡村作家的感觉时,一开始经常会被一些从天而降的警察找去派出所谈话,但在渐渐熟悉并不断做出保证以后,那些警察也就不再关心了。“中国的警察有时候也许有些粗野,但实际上,他们跟这个国家所有的人一样,讲求实用主义。多数情况下,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不要让自己承担任何责任”
在丽水的一所驾驶学校,他注意到“最具挑战性的驾驶技术科目是单边桥的行驶……学员们的目标,就是把车调整好位置,对准单边桥径直驶而过,并且不让桥上的两个轮胎掉落下来……学员们告诉我,他们多数时候是在练习单边桥的驾驶。我问唐教练,为什么单边桥那么重要。“因为很难,”他这样回答。这就是中国的驾校课程里隐含的哲学命题——如果某样东西从技术的角度看起来特别有难度,那么它必定就是有用的”
对于租车公司关于禁止把车开出北京地区的规定,他这么理解“在中国,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打制度的擦边球。其中最基本的真理就是,事后原谅比事前许可要简单得多”
要想真正了解中国,也只有像书的作者何伟一样,冲破自己生活的固定范围和圈子,实地得去到处走走看看,和各种各样各行各样的人聊聊。这不是一本能教给你知识和技能的书,这只是一本纯粹而彻底的、外国人对于中国的观察。但即便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本书也是很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个我们可能并不熟悉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