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为"
2012-4-17 10:50:24
访问量:2881453
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 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 立即修改 | 关闭
依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此地夏、商、周朝是少数民族游牧之地;秦、汉、三国、晋朝属扶余和北扶余之一部;南北朝为寇漫汉(豆莫娄)国;隋、唐朝司靺鞨黑水部北栅地;五代、宋朝为契丹属地;金属生女夏族,由蒲峪路(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辖;元朝属斡赤斤封地;明朝属奴儿干都司的福余卫;清朝初属索伦部,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属黑龙江将军及依克明安旗(富裕县富海镇大泉子村);中华民国时期,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民国12年(1923年)10月23日,经黑龙江省长公署照准,建依安设治局,置龙泉镇(依龙镇).民国18年(1929年)1月5日,依安设置局晋升为三等县,改称县公署(后为县政府).同年10月15日,黑龙江省令将第四区(泰安镇)划归克山县.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12月1日,实行新省制,隶属伪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市).伪满康德6年(1939年)6月1日,隶属为北安省(省会北安街,即今北安市)管辖.伪满康德8年(1941年)9月1日,泰安街等从克山县划回.同年10月,县公署从龙泉镇(改为依安村)北迁泰安街(即今依安镇).1945年11月13日,复归黑龙江省(省会今北安市).同年12月31日,依安解放.1946年1月1日,建民主政府.1947年2月4日,属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简称"黑嫩省",省会齐齐哈尔市)第一专区(驻北安市).同年9月16日,复属黑龙江省(省会北安市),10月18日更名泰安县.1952年6月12日,经政务院批准复名依安县.1954年8月1日,属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嫩江地区(驻齐齐哈尔市).1955年8月9日,县城泰安镇改名依安镇.1960年5月12日,撤销嫩江地区,依安县属齐齐哈尔市.1961年10月复归嫩江地区.至1985年1月15日,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撤销嫩江地区,复属齐齐哈尔市.
依安县自民国12年(1923年)建治至2005年,经历中华民国、伪满洲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3个不同历史时期,计82年.
五大连池的来历:
五大连池最早叫药泉镇.关于五大连池的来历,公认的说法是五个火山堰塞湖相连而得名.
但经陈洪洲、吴雪娟二位专家从1899年绘制的五大连池火山区地图中有新的发现,他们在考证的基础上对古今地名进行了对照认为:最早五大连池火山群叫乌云和尔冬吉山火山,满语为"九座火山"之意,即现今的五大连池火山群,乌德林河即现在的石龙河,即我们一直称之的"古白河",五大连是"乌德林"的音译,那时叫"乌德林鄂模"即"乌德林池",后来音译为五大连池.
mm《黑龙江日报.老黑山火山喷发有新说法》2006.10.10(2)
望奎县,据说因为地势高可以望见当年黑龙江的省城卜奎城(齐齐哈尔),故名望奎.也许这仅是一种比喻吧?可能是当年人心向往省城,就象向往今天的大城市哈尔滨一样,象赵本山向住铁岭那样的大城市一样.
阿城是一座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距今约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起,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在今天的阿什河流域.先秦时期,阿什河流域是肃慎人居住和活动的地带.从西汉中期至两晋,肃慎改称为挹娄,隶属夫余国.北魏太和十七年,夫余人为勿吉人所逐.阿什河流域是安居骨部勿吉人活动的中心地区.
唐中期阿什河流域为渤海王国属境.后为契丹人所灭.从契丹族的兴起到辽朝的建立,黑龙江各族大部分被辽征服,在动乱中各族有了分化,出现了女真族.辽朝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五年,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建元国,奠都会宁即今阿城市城南4里许.金都会宁,系金朝早期都城.初为州,太宗时升府,熙宗时定上京之号,领有会宁、曲江、宜春三县.上京会宁府先后历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等四帝.金朝政权在这里虽历四帝、凡38年,却是阿城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贞元元年迁都于燕.元顺帝时期,金上京会宁府故址为镇宁州.明后期,金上京会宁府故址一带为女真栋鄂部的一支居位.清初,称金上京会宁府故址为翁鄂洛城.顺治元年,清朝迁都北京后,为抵御外来的侵略和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和统治,雍正七年,协领衙门移驻新城即今阿城,新城名阿勒楚喀.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时期,由于阿勒楚喀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以及关内移民的逐年增加,经过汉、满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共同开发,使阿勒楚喀的经济、文化、教育等项事业都得以迅速的发展,并且在促进民族团结,抗击帝俄入侵,垦荒屯田,巩固边陲等方面都起过重要作用,是阿城建治前,继金代上京会宁府之后的又一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宣统元年,裁撤副都统衙门,设阿城县,县名由阿勒楚喀城简化阿城. 1932年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1945年抗日胜利后,10月27日成立阿城县民主政府.1948年1月5日,阿城县民主政府改为阿城县政府.
1987年2月,经国各院批准,撤县建市,由省会哈尔滨市代管.
嫩江:原称"墨尔根"墨尔根为满语"精于打猎的人"之意,后在1913年设嫩江县.(在满语中也有"嫩"这一词.是"妹妹"之意)其满文发音为 non ula.
漠河:漠河名来源于河的名字,此河发源于兴安岭,北连黑龙江,因其水黑如墨色故叫做墨河,后取谐音名曰:漠河.
伊春:1967年设伊春市,满语,皮毛之乡的意思,不是由河得名,伊春境内主要河流为汤旺河,在伊春市市区的一段称为伊春河.汤旺河发源于伊春市乌伊岭林业局桔园林场,入松花江.
同江:1913年设临江县,后于1914年改为同江,1987年设市 同江旧名叫"拉哈苏苏".苏苏一词,满语中为高梁,拉哈一词,现在查找中
牡丹江:满语中称"牡丹乌拉"为弯曲的江的意思,汉人取谐音为牡丹江.满文发音为 MUDAN ULA
塔河:旧称呼玛县,后因此在位于塔河口,故改称塔河.
宝清:1916年建县,宝清为满语"猴子"之意 县城南有"宝清河".
呼兰:也是因河而得名,位于呼兰河边上,呼兰是满语"烟筒"之意.
阿城:雍正年间筑阿勒楚喀城,光绪三十四年设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设县级市,阿城源于河名,阿城位于阿勒楚喀河西,阿勒楚喀河简称"阿什河" 是女真语"金子"之意,金朝的国号可能因此而来.
穆棱:1909设县,穆棱为满语"马"的意思.也是因河得名.
海伦:海伦旧称"通肯"由通肯河得名.通肯为满语"鼓"的意思.海伦也是满语为"水獭"之意.
海林:由五林县和新海县合并而成,两县各取一字为海林县.海林县在海浪河边上,海浪为满语"榆树"之意.
富裕:因河而得名,有富裕尔河流经县境,富裕尔又名"乌裕尔河"是满语"低洼地"的意思.
拜泉:由当地著名的巴拜明水泉子而得名 拜泉旧名"巴拜布拉克"由蒙语而来,巴拜为蒙语"宝贝"之意,布拉克为"泉水"之意.
绥芬河:因河得名,绥芬河为满语"锥子"之意
木兰:1904年建木兰县,以境内的木兰达河而得名,木兰是蒙语"秃山"的意思.
延寿:1902年设长寿县,1929改延寿县,延寿地名以流经此地的玛延河,玛延为满语"肘子"之意.以玛延河的延字和此地的长寿山的寿字合并成县名延寿.
汤原:1907设县,汤原之名源于此地境内的汤旺河.汤旺是满语"晨光"之意.因为汤旺河流域千里平原,故称汤原.
哈尔滨:为满语"天鹅"之意.又说为满语"晒网场"之意.又 有一说,其满语发音为 halfinn 直译为"扁平的江滩"
佳木斯:giyamusi 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出版的<<盛京、吉林、黑龙江标注战绩图>>上以满汉文字称"嘉木寺屯".按满语解释,佳木斯为驿丞,噶珊为村,所以佳木斯为"驿丞村"或"站官屯".1888年,由依兰旗署没"东兴镇",后因重名,恢复沿用佳木斯至今.
齐齐哈尔:旧称"卜奎" bukui ,是摔跤手之意.满语"哲陈嘎拉"的音译,为边疆的意思.
巴彦原称巴彦苏苏,满语谓"富贵的村庄".
牡丹江的传说:
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条大长虫居住在长白山的上边,这家伙身长有十几丈,像盛水的大缸那么粗,仗着它身子大、有力气、净做伤害人的事,走路故意卷起狂风,把树木刮倒,庄稼刮平,人和牲畜抛上天空,然后掉下摔死.更恨人的是,它把长白山附近的水都喝干,天池里的水喝不干,就用身子把水口堵起来,一滴水也不让往下流,留着水独自享用.山上堵住了泉水,山下的河河沟沟全干涸了.没有了水,花草、树木枯黄了,庄稼瞎了,雀鸟飞走了,牲畜渴死了.从此,年年闹旱灾,真是万里一片焦土,人们过着没吃没喝的艰难日子.人们日夜盼望,天池里的水能流下来,好灌溉山下的万亩良田,可是那条万恶的、凶狠的长虫总守在天池边,多少好汉去跟它搏斗争水,都被它吞进肚里边.从那以后,山下更加干旱.
在长白山脚下,有个柳树屯,屯里有个姑娘名叫水仙,她聪明伶俐、沉着勇敢.从小就经受了干旱年头的苦难,那个害人的长虫,也听老人们讲了无数遍.小水仙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练一身本事,长大了好去杀长虫,把天池里的水放下来,让山下的人免遭干旱.
小水仙练本事吃得苦,舍得力气,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她每天都要顶着星星起来,在石壁上练拳术,迎着风练射箭.老阿妈为了鼓励她继续苦练,把水仙的名字改为"牡丹"."牡丹"两个字,在当地民族的语言中是"曲折"的意思,告诫水仙要经住曲折的考验.姑娘发誓不辜负阿妈的期望,一定要练出真本事,为乡亲们除害报仇.
大雁飞走了十次又飞回来十次,姑娘从没有间断过一天,达子香花开了十次又谢了十次,姑娘的武艺练得十分神奇,挥拳能击碎石壁,放箭能射断空中的细线,双脚一跺能蹿出九十九丈远,可是她不满足,还继续练hh.
就在牡丹十七岁那年,长白山下更加干旱,天池不往下流水,老天也不把雨露降到人间,http://eight2002.triplehao.com,毒辣辣的太阳烤得大地冒烟,干燥的热风吹得庄稼、树木沾火就燃.牡丹下决心要上山去斗恶魔,把天池里的水引到山下,好解救干旱.人们听说牡丹要去战凶恶的长虫,都为她献酒祭天,都祝愿她早日凯旋.阿妈给她做了双千层底鞋,一百九十九岁的老爷爷,给了她一把祖传的斩妖宝剑.乡亲们嘱咐的话儿说了一遍又一遍,送来的礼物一件又一件.牡丹含泪告别了乡亲,把父老的话都牢记在心间,暗暗发下誓言,不消灭长虫夺下来天池里的水,就永不回还.
牡丹身背宝剑,一直向长白山顶上走去.长白山高入云端,长白山树密不见天.长白山路程远,要走七七四十九天.牡丹走的脚起了泡,牡丹走的腿疼腰儿酸,可是她不懈劲,乡亲们嘱咐的话,一直响在耳边.长白山的雾浓,看不见路,牡丹眼前有明灯一盏,为乡亲们造福,是她的坚强信念.长白山上的雨多,衣服总也不得干,牡丹心中有团烈火,为引天池里的水,她不惧火海刀山.长白山上的毒虫猛兽多,经常出来把路拦,牡丹浑身是胆,因为她身上背着老人给的斩妖宝剑! 走了一天又一天,牡丹终于到了长白山顶,一眼就望见长虫卧在天池边.它饮着清凉的水,尾巴也泡在水里边,那样子实在清闲.它身旁是堆堆白骨,到处扔着生锈的戈矛、刀剑.见到仇敌,怒火冲天,都是你这恶魔,霸占着天池里的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干旱年,荒芜多少土地,饿死多少老人孩子,我为了除你,风风雨雨苦练了多少年.今天见到了你,不把你除掉,我决不回还!
牡丹姑娘躲在岩石后面,从身上取下弓箭,瞄准长虫的左眼,长虫突然一声怪叫,张开大口,龇到外面的大牙像钢叉一般,那嗓子眼犹如一口井,从里面喷出毒涎,原来它嗅到了有人来在身边.牡丹心没惊,身没颤,心中充满了仇恨,http://lianyungang.thebaiba.com,一心要除掉这个恶魔.她牙一咬,心一横,嗖地射出了一箭.这一箭不偏不歪,正好射穿了毒蛇的左眼.长虫疼得在地上打滚,真如倒下来一架小山,周围的树木,全被滚倒,岩石也四处飞溅.那长虫忽然纵身跃起,凶猛地扑向牡丹姑娘.牡丹姑娘双脚一跺,跳到了对面的山头上.长虫吼叫着飞过来,张开大嘴,要把牡丹姑娘吞进肚里.姑娘灵巧地闪到一边,就势向上一跳,跳到长虫的脑袋上,拔出老人送给的斩妖宝剑,挥剑猛砍.长虫又蹦又跳,又摆头又甩尾,要把牡丹姑娘从头上摔下来,牡丹姑娘牢牢地站在长虫头上,拼着力气,宝剑猛砍.一剑接着一剑,鲜血涌如喷泉.就这样从山上杀到山下,从这山杀到那山,只杀得天昏地暗,树倒山颤,虎狼都跑了,雀鸟飞得远远.杀了七天七夜,牡丹姑娘没喝一口水,没吃一粒饭,可是她想起山下人受的苦难,勇气倍增,继续奋战.后来她想出了一个绝招儿.当长虫张着大嘴向她扑来时,她手握宝剑,嗖地一下,钻进长虫嘴里面.长虫高兴的发疯,心想:这回我又胜了,霎时让你在肚里变成粪便.
牡丹姑娘从长虫嘴里,又到了肚里,感到又闷又热,把手中宝剑猛的往下一插,宝剑插透长虫肚皮,剑尖儿钻进地里,长虫疼的猛向前一蹿,锋利的宝剑把长虫的肚子全都剖开了.长虫哀叫几声,死去了.牡丹姑娘从长虫肚里爬到了外面,见到长虫死了,她高兴地真想放声欢唱,可是眼前一黑,昏倒在山坡上了.她又累又乏,浑身上下血迹斑斑,再也站不起来了,长眠在天池旁边.百鸟飞来为她歌唱,山风吹来为她把血迹擦干.百花为她盛开了,天池里的水,欢蹦乱跳地流下了山.流进池塘里,鱼儿飞跃,流进田野里,禾苗迎风招展.流进花丛中,花儿更鲜艳.
山下的乡亲们,见天池里的水流下来了,流成了一条美丽的江,人们把这条美丽的江叫做牡丹江.
牡丹江:满语称"穆丹乌拉","穆丹"汉译为"曲曲弯弯"之意."乌拉"为"江"之意.即弯弯曲曲的江.此江在唐代时期称"敖罗河";以后又称"忽汉河";金代称"胡里改江";元代称"窝多里江",又称"忽尔哈江";清代称"库尔堪江"、"忽尔哈河",后称牡丹江.上述所涉及的"敖罗"、"忽汗"、"库尔堪"、"忽尔哈"等满语的含义均是"围网"的意思.
牡丹江系满语'穆丹乌拉'的转译音,意为弯曲的江.清朝为宁古塔将军辖地,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在此设立牡丹江站.1937年设市,为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黑龙江省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辖区面积40435平方千米,人口271万.辖4区,4市,2县.人称'雪城'
兴隆镇:原名乜河镇,古称尼叶赫,系满语,汉译为水鸭子之意.1932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牡丹江后,进行行政区划时,改称兴隆区.1945年8月解放后仍设区,后改称乡、公社,1985年4月,改镇.
桦林镇:是个新兴小镇,因过去此地生长一片桦树林而得名.1937年伪满建市时设桦林区.1945年8月解放后,称乡、公社,1985年4月改镇.
北安乡:位于市城区北部,乡政府驻地1956年前在北安路,故名北安乡.
沿江乡:位于市城区西部,牡丹江和海浪河两岸.由于所辖各村大部分位于牡丹江两岸,故名.
铁岭河镇:位于牡丹江市区东,铁岭河满语称"特勒哼",汉译为"上头河"之意.
八达沟村:位于牡丹江市区北,八达沟满语称"八达",汉译为"张开"之意."八达沟"即"喇叭口沟",依地形得名.
海浪村:位于牡丹江市区西南,海浪满语称"海浪",汉译为"榆树"之意.
青梅村:位于牡丹江市区东,青梅满语称"茨茅霍洛",汉译"茨茅"意为"野玫瑰","霍洛"意为"沟"."茨茅霍洛"即"野玫瑰沟".因此沟过去野玫瑰较多,青梅河和青梅村均此依派生得名.
卡路村:位于牡丹江市区西,满语称"卡伦",汉译为"哨卡"之意.
大莫村:位于牡丹江市区西,满语全称"莫洛多河",汉译"莫洛"为碗,"多河"为座,即"碗盔、洼兜地"之意.过去大莫称大莫洛多河,小莫称小莫洛多河.大与小是相对而言.今大莫村、小莫村均为莫洛多河简称.
敖东村:位于牡丹江市区西,满语称"敖墩嗯",汉译为"风"之意.因地处于牡丹江河流的转变风口处,依地得名.
迎门山村:位于牡丹江市区南,满语称"伊马活",汉译为"青羊".今市郊迎门山村,依此得名.
放牛沟村:位于牡丹江市区西北,满语为"霍牛",汉译为"坛子"之意.放牛系霍牛的音转,即口小肚大之沟.依地形得名.
麻花沟:满语称"莫洛好".汉译为"圆"之意,即圆肚子沟,依沟形得名.
碱厂沟:满语称"江樟嗯",汉译为"很小"之意.即很小的沟,依沟得名.
夹皮沟:满语称"夹步拉",汉译为"鹞鹰"之意.即有鹞鹰的沟,依野生鸟类得名.
牤牛河子:满语称"莫牛",汉译为"马"之意.今市郊牤牛河子村依此得名.
三道关:三道乡位于市区西北25公里处.因过去该路不好走,需经过三道关口,三岔河为第一道关口,岱王砬子为第二道关口,其三村为第三道关口,原称三道关,由此得名.
青背:满语称"察哈林",汉译"黑"之意.大青背山亦称察哈峰,意为"黑峰",亦称黑峰沟.今市郊青背村依此得名.
温春后屯:清乾隆年间,此屯称"下胡什哈",系满语,汉译为"山核桃"之意.依野生物产得名.
掖河:满语称"尼叶赫",汉译为"水鸭子"之意.铁岭乡东北15华里处的掖河山为其派生地名.
敦楼树、灯笼树:满语称"吐鲁树",汉译为"啄木鸟"之意."敦楼树"、"灯笼村"系"吐鲁树"的音转,依鸟类得名.
天岭:满语"特勒",汉译为"上"、"高"之意.现称牡丹峰,亦称"大架子山".海拔高为1115米,依自然地理环境得名.
南卜:满语为"南扑离",系"那木黑"音转,汉译为"黑麻皮"之意.南卜山是其派生地名.
老郝沟:满语"老好",汉译为"腰刀"之意,即该沟呈弧形弯,依沟形得名.
半拉窝:满语称"巴拉",意为"刺茅","窝集"意为"森林"."巴拉窝集"即"刺茅林子"依自然资源得名.
徐山:满语称"达穴",汉译为"灰鹰"之意,即鸷,依鸟类得名.
乜河:满语称"尼叶赫",汉译为"水鸭子"之意.原乜河街(现市郊兴隆镇区及所属乜河村)依此得名.
绥芬河市地名考证:
绥芬河:绥芬河市的地名因河得名,河名始于清代,"绥芬"为满族"锥子"转音,河名又因该河中生长大量的锥形河螺而称为"绥芬".
北寒村:位于绥芬河市区西南,原称寒葱河村,源于河名.
宁安市地名考证:
宁安:宁安古称"宁古塔",系满语,汉译为"六居址"即六个住处之意.
渤海镇:位于宁安市西南.唐代是渤海国王城上京龙泉府.渤海国灭亡后,为东丹国天福城,不久南迁即废.1913年为宁安县辖镇.1933年为东京城街.1946年为宁安市三区政府驻地.1947年为镜泊县政府驻地.1955年改名为世环镇.1980年改称渤海镇.
东京城镇:位于宁安市西南.原名新立坪.1934年修建牡图铁路在此建站后命名东京城.
沙兰镇:位于宁安市西偏南.沙兰是满语"沙林"的谐音,汉译"光板簿皮"之意.
石岩镇:位于宁安市西南,牡丹江右岸.原名都木赫,系满语渡口之意,为纪念烈士杨石岩,1955年改石岩区.
海浪镇:位于宁安市辖镇.在县城西,海浪是满语"海兰"的转音,汉译"榆树"之意.
卧龙村:位于宁安市城南,卧龙河左岸.卧龙是满语"沃楞"的谐音,汉译"麻"之意.明永乐4年(1406年)置沃野千里楞卫.村因河得名.
缸窑村:位于宁安市东,牡丹江右岸.清代名萨音哈达,系满语,汉译"白石砬子"之意.
三陵村:位于宁安市面上西南.因村东北侧有唐代渤海王朝陵墓得名.
杏山村:位于宁安市西南,原名阿堡河子.阿堡系满语,汉译"荠菜"之意.
镜泊村:位于宁安市西南,镜泊湖南端东岸.因靠镜泊湖得名.
兰岗村:位于宁安市西南,兰岗是由满语"依兰"、"三岗"转音的简称.
尔站村:位于宁安市西南,清代宁古塔通用吉林的毕尔罕驿站.该村是以"毕尔罕必拉"转名,系满语,汉泽"小水流"之意.后称"尔站"河得名.
响水村:位于宁安市西北,牡丹江右岸边.因附近江面落差大,水流湍急响声大得名.
海林市地名考证:
海林:满语海浪(骇浪、海兰).海浪(骇浪、海兰)汉译榆树之意.1948年新海县与五林县合并建县时,由该两县各取一字而来,恰与海林住地吻合.
海林镇:海林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原名帐房山、海林站、海林街.因濒河得名.海林、海浪均系满语,汉译"榆树"之意.
长汀镇:又名大海林.位于海林市西南.北靠海浪河深水区,故名长汀.
柴河镇:位于海林市东北,柴河系满语,汉译"桦皮船"之意.
横道河子镇:位于海林市西北,张广才岭脊东侧咽喉要地.有河横穿道路,名横道河.镇以河名.
山市镇:位于海林市西.曾名八里岗,八里岗系满语,汉译"剌毛岗"之意.
二道河子镇:位于海林市东北,牡丹江西岸.因二道河子经此,故镇以河名.
河口村:位于海林市北,三道河注入牡丹江之河口处,故名.
山河村:位于海林市东,因依山傍水得名.
石河村:位于海林市西南,石河系满语,汉译"陟峭"之意.
杨林村:位于海林市西南,1939年建村.因多杨树得名.
沙虎村:位于海林市东南,沙虎系满语,汉译"隔板"之意.
木兰集村:位于海林市北,牡丹江下游.属三道河子乡.木兰集系满语,汉译"哨鹿围"之意.
穆棱市地名考证:
穆棱河:满族的祖先肃慎、勿吉等民族又称木伦河、莫力河、麦兰河等,因此,穆伦、麦兰、暮棱、穆勒恩等皆与穆棱谐音,都是满语"穆棱"在不同时期的汉译音.《鸡林旧闻录》关于穆棱的"地名释义"中解释为"穆棱,满州语本音作l摩琳r,马也(达罕马驹也).即马生息之处或牧马场."
八面通镇:穆棱市人民政府驻地.因地势宽阔,四通八达,故称八面通.
穆棱镇:位于穆棱市南.因穆棱河从镇中渡过,镇以河名.
磨刀石镇:位于穆棱市南.因产磨刀石故名.
兴源镇:位于穆棱市南.曾名上城子.因与下城子镇南北相峙故名.
下城子镇:位于穆棱市南.因镇西有古城地得名.
马桥河镇:位于穆棱市东南.1900年称八站.1939年改为马桥河.镇以河名.
雷锋村:位于穆棱市城西,雷锋村曾名雷锋歧,雷锋歧系满语,汉译"熊皮"之意.
福录村:位于穆棱市西.古名亮子河,1933年改福录.
共和村:位于穆棱市南.曾名大碱场共荣屯.1947年改为共和村.
林口县地名考证:
林口:林口因地得名,林口因地处森林茂密的老爷岭和张广材岭交接的峡口处,http://www.jiaoyou004.info,有"森林之口"之称,以此命名为"林口".
林口镇:林口市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中部.镇以县称为名.
古城镇:位于林口县城东北,因遗有古城遗址,故名.
五林镇:位于林口县西南,五林系由五河林演变而来,故名.
朱家镇:位于林口县西南.因此地朱姓居多,故名.
刁翎镇:位于林口县东北,刁翎系满语,汉译"未开垦地"之意.
位于张广才岭北麓小锅盔山下的刁翎,是黑龙江省一座颇有名气的山区乡镇.这里山环水绕,土质肥沃,高山宜林,平川宜农,地下矿藏和林地产品尤为丰富.至今当地仍留传着"刁翎甸子赛北京"的俗语.这足见其得天独厚的山川形胜和资源优势.在刁翎,南起幸福,东至原发,北至四合、三家子、徐家和东岗子等十多个村屯的数十公里范围
龙爪乡:位于林口县西南,因山呈龙爪形,故名.
奎山乡:位于林口县东南,因此处一山有三块巨石呈"大"字形,石中之间有土,故名.
亚河乡:位于林口县城东,亚河系满语,汉译"豹子"之意.
现改为青山乡,亚河村保留
建堂乡:位于林口县城东北,以纪念烈士张建堂命名.
双丰乡:位于林口县城东北,地名取自粮豆双丰收之意.
三道通乡:位于林口县城北,因此地北临牡丹江有三个"江通",故名.
字砬子乡:位于林口县城北,该地江北岸石壁上有字迹,故名.
宝林乡:位于林口县城西,以盛产木材而得名.
柳树乡:位于林口县城西南,因初建村时村边柳树成荫,故名.
五星乡:位于林口县,城西南,曾名四东,1961年改称五星.
东宁县地名考证:
东宁:东宁因位于宁古塔之东而得名,是黑龙江省设治较早的县份之一.
东宁镇:东宁县政府驻地.原名小城子.1939年县治由三岔口迁入.
大肚川镇:位于东宁县城南.因大肚川河从镇中而过,故得名.
老黑山镇:位于东宁县西南.老黑山山脉西坡.镇以山得名.
绥阳镇:位于东宁县北.原名小绥芬,又名六站.1938年称绥阳.1939年为绥阳县公署驻地.1948年撤县归东宁县.
三岔口村:位于东宁县城东.与苏联接壤.因南行珲春,西上宁安,东通双城子,地当岔口故名.
细鳞河村:位于东宁县西北.清称协领河,汉译"里拐子鱼"之意.
金厂村:位于东宁县西北.自清末在此地淘金,故得名.
黄泥河村:位于东宁镇西南黄泥河中下游西岸,以河得名.
新立村:位于东宁镇东,属三岔口朝鲜族乡.原名大密得扬岛,汉译"稚鸟"之意.
佳木斯位于祖国东北边陲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南起北纬45.56'至48.28',西起东经129.29'至135.5'.隔乌苏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比罗比詹相望,是祖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被誉为"中国东极".全市幅员面积3.27万平方公里,现辖两个县级市、四县、四区,总人口246万.
佳木斯幅员辽阔,山川荟萃,地貌多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绮丽的三江平原,沃野干里,平阔如海;蜿蜒的三江水脉,烟波浩森,河流纵横;高耸的七星山峰,斗落寒溪,峰峦叠翠hh大自然赋予了佳木斯瑰丽的风光.春天...